中国传统弹弦乐器之一
瑟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拨奏的弦乐器,多用于祭祀等礼仪活动,与众多乐器一起演奏。瑟发音原理同筝,但只弹散音,一弦一音。瑟通常张25根弦,尾部有4个弦枘,把弦分为4股,每股用丝帛(称“徽”)分别缚于弦枘上,底板出音孔称“越”。瑟在先秦时已盛行,与琴在《礼记》《周礼》中多一同出现。[2][3]
瑟现存的先秦考古实物多为春秋后期至战国前期的器物,出土实物较多,主要被发现于湖北、湖南河南南部等古代楚国的范围,曾侯乙墓一处曾出土瑟十二件。最早的瑟标本是1984年在湖北省当阳县河溶区曹家岗5号楚墓出土的,时代为春秋晚期。[2][3]

起源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
传说在夏代已经有瑟了。甲骨文上的“乐”字,上面就是“丝”字,下面是一个“木”字。瑟要用弦,那么瑟的产生应该在蚕丝出现之后。瑟弦的原料,至少有能够缫丝的技术才可能制出弦线。先秦前后的弦乐器就是琴和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