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
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刺绣的技术。这方面的发明,应归功于汉族的妇女。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距今约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纺轮,用来纺丝和麻。汉代发明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13世纪传入欧洲

简介

长期来,缫丝工具改进缓慢,直至清末,上海地区的缫丝,采用改进后的浙江七里缫丝车,仍无加捻装置,因此,成丝粗细不匀、断头多(不接头),与近代机织大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
缫丝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1]根据产品规格要求,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制成生丝柞蚕丝。缫丝方法很多,按缫丝时蚕茧沉浮的不同,可分为浮缫、半沉缫、沉缫三种,蚕茧的浮沉主要决定于煮茧后茧腔内吸水量的多少。按缫丝机械类型的不同,可分为立缫和自动缫两种。按自动缫丝机的感知型式不同,可分为定粒感知缫丝和定纤感知缫丝两种。定粒感知缫丝是在缫丝过程中使每根生丝保持一定的茧粒数,缺粒就添绪和接绪;定纤感知缫丝则采用纤度感知器,当生丝细到一定限度(称为细限纤度)时即行添绪接绪。绪表示每粒茧的茧丝头。按生丝卷绕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小?缫丝和筒子缫丝两种。[2]小?缫丝是将生丝卷绕在小?上,然后返到周长为1.5米的大?上,再做成绞装形式。筒子缫丝是卷绕成筒装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