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

鸮形目鸟类的统称
猫头鹰(学名:Strigiformes,英文名:owls),别名:鸮xiāo,是鸮形目鸟类统称。[1]猫头鹰的羽毛浓密且蓬松,无副羽,羽毛结构独特,主翼羽的最外层有梳状或锯齿状边缘,初翼羽和次翼羽的后缘有可以减少翅膀后面的空气湍流的柔软流苏,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羽毛划过空气时产生的噪声,使它们在飞行时几乎无声[4][3][5]。猫头鹰大多栖息在树上,有些生活于岩石间或草地上,通常为留鸟。猫头鹰通常为“一夫一妻制”,也有“多妻制”或“多夫制”。[6]
猫头鹰翅型多种多样,但整体短圆。初级飞羽11枚,次级飞羽差第5枚。尾部形态短而圆,尾羽大多为12枚,部分种类为10枚[6]。猫头鹰中的很多种类都是林栖鸟,羽毛大多数位暗色并有深色斑点,利于在林中隐藏自己[4][7]。猫头鹰脚趾强壮,外趾头能后转成为对生趾,脚爪锋利。雌性体型一般大于雄性[4][3][6]。猫头鹰中体型最小的物种为姬鸮Micrathene whitneyi),体重约31克,体长约13.5厘米;最大物种是雕鸮Bubo bubo)和毛腿雕鸮Bubo blakistoni),两个物种体型相近,体长可达71厘米,体重可达4.2千克[3]。猫头鹰在夜间或黄昏出来活动猎食,猫头鹰的视力很强,每当夜幕降临或晨光曦微的时候,它能够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进行捕食和避敌等活动。[8]
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猫头鹰遍布世界各地,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陆地栖息地。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雕鸮鸺鹠长耳鸮短耳鸮 [9][10]

演化历史

鸮形目化石资料有限,可能起源于始新世的原鸮科鸟类,现均已灭绝。在法国中新世地层,发现草鸮属鸟类的化石;在德国的中新世地层,发现角鸮属化石;在法国的下渐新世地层发现雕鸮属和耳鸮属的化石;在德国和北美的中新世地层发现林鸮属化石,中国没有鸮形目鸟类化石出土。尽管它们的内部分类存在争议,但两个猫头鹰科已被普遍认可:草鸮科(Tytonidae)和鸱鸮科(Strigidae)。244个物种分布在大约24个属中。[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