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腿雕鸮

鸱鸮科雕鸮属大型鸮类
毛腿雕[xiāo]学名Bubo blakistoni),别名毛腿渔鸮[3]鸱鸮科雕鸮属大型鸮类,[2][10]体重约2.5千克[7]体长67-77厘米。[5][6]雌雄体色相似。[9]上体橙棕色具黑褐色纵纹。[11]头顶中央有一块白斑。[6]面盘边缘不明显,[11][6]虹膜橙黄色;[7]喙灰色,尖端淡黄色,[5]耳羽长且尖。[7][9]颏部灰色,具黑色羽端。[9]喉白色,胸、胁、腹暗褐色,具黑色羽干纹。[6]尾下覆羽棕白色。[10][zhí]全被黄棕色绒羽[9]趾不被羽。[6][10]
毛腿雕鸮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亚洲(俄罗斯远东的沿海山脉、朝鲜日本北海道、中国)。[8][9]在中国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2]栖息在河流边茂密的森林和针叶林中,靠近水域。[8][6]为食肉动物,[4]主要以淡水鱼为食。[8][9]
截止2012年,全球毛腿雕鸮数量估计为1500-4000只。[5]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毛腿雕鸮列为濒危(EN)。[8]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毛腿雕鸮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2]毛腿雕鸮可用于驱赶蚊虫、食用和贸易,[8][13]对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3]

分类及命名

1884年,Seebohm将毛腿雕鸮命名为Bubo blakistoni Kelupa blakisioni[2][1]Bubo”源自拉丁文“bubo”,意为鹰;“blakistoni”源自英国博物学家和探险家托马斯·赖特·布莱基斯顿上尉名“Thomas Wright Blakiston”;“Kelupa”源自马来渔鸮的马来西亚名“Ketupok”。[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