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鸺鹠

鸮形目鸱鸮科动物
[xiū][liú]学名:Glaucidium brodiei),是一种小型猫头鹰,体长14-16厘米,体重40-64克。它的面盘不显著,没有耳羽簇。上体为灰褐色,具有浅橙黄色的横斑,后颈有明显的浅黄色领斑,两侧各有一个黑斑,这些特征使它与其他鸺鹠类有所区别。下体为白色,喉部有一个栗色的斑,两胁还有宽阔的棕褐色纵纹和横斑。领鸺鹠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除了繁殖期外,它们通常是独自行动的。它们主要在白天活动,甚至可以在阳光下飞翔和觅食。晚上,它们喜欢鸣叫,几乎整夜不停,鸣声较为单调,大多呈4音节的哨声,反复鸣叫。领鸺鹠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也会捕食小鸟和其他小型动物。这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北纬35度以南的东亚与东南亚地区,是亚洲最小的猫头鹰之一。领鸺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形态特征

领鸺鹠上体灰褐色,遍被狭长的浅橙黄色横斑。头部较灰。眼先及眉纹白色,眼先羽干末端呈黑色须状羽,无耳簇羽,面盘不显著。前额、头顶和头侧有细密的白色斑点,后颈有显著的棕黄色或皮黄色领圈,其两侧各有一黑色斑纹。肩羽外[xiá]有大的白色斑点,形成2道显著的白色肩斑,其余上体包括两翅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暗褐色具棕色横斑。飞羽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外,外翈均具棕红色斑点,内翈基部具白色斑,越往内白色斑越大,到最内侧飞羽则成横斑状。尾上覆羽褐色,有白色横斑及斑点,尾暗褐色具6道浅黄白色横斑和羽端斑。颊白色,向后延伸至耳羽后方。颏、喉白色,喉部具一道细的栗褐色横带,其余下体白色,体侧有大型褐色末端斑,形成褐色纵纹。尾下覆羽白色,先端杂有褐色斑点。覆腿羽褐色,具少量白色细横斑。跗[zhí]被羽。虹膜鲜黄色,嘴和趾黄绿色,爪角褐色
领鸺鹠的羽毛颜色会随着年龄而变化。台湾的一项捕捉再放生研究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在第一次捕捉时,个体年龄为56天,呈现出幼鸟的羽毛颜色阶段;背部和头顶的斑点和条纹较少,枕部还没有完全形成。在第二次捕捉时,个体在孵化后165天被捕捉到,呈现出棕红色的羽毛;整体呈橙红色,背部有条纹,头部有斑点,枕部已经完全形成。在第三次捕捉时,个体年龄为394天,呈现出最终的灰色羽毛。

栖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