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县

重要的水陆码头
齐东县,位于中国山东省滨州市,是清代时期的一个旧县名。齐东县城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曾是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东至渤海湾,东南至青州,西南至济南,北至辽东半岛,南至章丘金朝天会年间设立齐东镇,属邹平县,元宪宗三年(1253年)设立齐东县,隶济南路。明清时期,齐东县属济南府。 齐东县城地处黄河航道和南北陆路交通的交汇处,经贸发达,有“小济南”之称。然而,咸丰五年黄河大改道导致齐东县城衰落。光绪十年,清政府修筑大坝——梯子坝,以保障齐东县城安全。光绪十八年(1892年),黄河泛滥,冲毁了梯子坝,淹没了齐东县城,仅存城东南部分。光绪二十年(1894年),齐东县迁至九户镇。 1928年,济南道废除,齐东县直属山东省。1940年代末,齐东县划归清河专区。1950年,清河专区撤销,齐东县划归惠民专区。同年4月,齐东县城迁至高青县的田镇。1956年,高青县并入齐东县,县城迁至高青县的魏桥镇。1958年9月,齐东县部分辖区划归邹平县和博兴县,恢复为高青县。[1]1959年1月,齐东县城被撤销。

历史沿革

建城由来

古代,齐国有条河流叫济水,当时是全国“四渎”之一,是国内大河史书中多有记载(《尔雅·释水》说:“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史记·封禅书》:"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长江淮河黄河、济水皆独流入海,故名渎。《三字经》:曰江淮,曰河济,此四渎,为水记)。位置在今天黄河中下游流经的地方。在今河南荥阳附近从黄河南岸分出,大体上与黄河平行向东北流,在今博兴附近注入渤海。今天的济南因之得名。唐宋时期谓济水为北清河,金元时叫大清河。(也有济水上游称大汶河中下游称大清河之说)河宽30余米,水深20余米,河道弯曲很多,有“十里没有弯,必定有神仙”的说法。水流平稳水质清澈,河中鱼虾肥美、鹅鸭嬉戏。诗人杨雨润的《秋夜大清河泛舟》这样写道:新秋雨露多,水涨大清河。漫有乘舟兴,还宜对酒歌。中流箫鼓劲,夹岸树烟罗,月色知人意,瑶光满碧波。大清河景色之美、夜色之美、繁荣之美可见一斑。它是一条东盐西运、西物东输的重要黄金水道

建制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