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首都
萨拉热窝(波斯尼亚语/克罗地亚语/英语:Sarajevo,塞尔维亚语:Сараjево)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和最大城市,[19]也是该国政治实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联邦的首都。[8][9][a]萨拉热窝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角形国土的几何中心附近,北部是波黑联邦的泽尼察-多博伊州,西北部是波黑联邦的中波斯尼亚州,西南部是波黑联邦的黑塞哥维那-涅雷特瓦州,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福察区,东部与波黑联邦的波斯尼亚-波德里涅州接壤,东北部是塞族共和国的萨拉热窝-罗马尼亚区,面积141.5平方千米,下辖四个区。[5][20]截至2023年10月,萨拉热窝的人口为27万人,官方语言是波斯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1]
萨拉热窝位于萨拉热窝山谷之中,平均海拔500米,[5]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分布均匀,米尔贾卡河和波斯尼亚河流经该市。[6][21][22]早在新石器时代,萨拉热窝地区就出现了布特米尔文化(Butmir culture)[23]公元9年,该地被罗马征服。[24][25]1461年,波斯尼亚第一任奥斯曼帝国总督伊萨-贝格·伊沙科维奇(Isa-Beg Ishaković)建立了萨拉热窝,[11]该市在第二任总督加齐·胡斯雷夫-贝格(Gazi Husrev-beg)的领导下迅速发展。[26]1697年,萨拉热窝在大土耳其战争[b]期间遭到摧毁。[27]1878年,奥匈帝国占领了波黑,萨拉热窝在这一时期实现了工业化。[11]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大公弗朗茨·费迪南德(Archduke Franz Ferdinand of Austria)及其妻子索菲(Sophie)在萨拉热窝遇刺,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8][19]一战之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29]二战期间,萨拉热窝遭到盟军的轰炸。[30]二战之后,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境内波黑共和国的首都。[31]1984年,萨拉热窝举办了冬奥会[32]波黑战争期间,萨拉热窝从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遭到围城,这是现代战争史上时间最长的的首都围城战。在1995年11月《代顿协定》(Dayton Agreement)签订后,萨拉热窝迎来了和平。[1][33][34]
作为波黑首都,萨拉热窝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旅游业。[35][36]萨拉热窝的工厂包括甜菜精炼厂、啤酒厂、家具厂、烟草厂、袜子厂、通讯设施厂等。[37]2017年,萨拉热窝的GDP约为60.5亿美元。[12][13]2023年3月,萨拉热窝的人均工资为1269欧元,人均净工资为805欧元。[38][39]萨拉热窝交通便利,曾在奥匈帝国时代就建造了欧洲第一条电车轨道,[40]当地的主要机场是萨拉热窝国际机场,[17]该市与波黑境内的所有主要城市都有铁路相连,主要车站是萨拉热窝站。[11][41][18]
萨拉热窝是波黑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和体育中心,[5]也是巴尔干半岛的重要文化中心,在娱乐、媒体、时尚和艺术领域发挥着区域性影响力。[42][43]由于其悠久的历史及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萨拉热窝被称为“欧洲耶路撒冷”或“巴尔干的耶路撒冷”。[2][3]萨拉热窝是欧洲唯一一座四种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城内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天主教教堂、东正教教堂和犹太教堂和谐共存。[19]当地的著名景点包括国王清真寺 (Careva džamija)、加齐·胡斯雷夫-贝伊清真寺(Gazi Husrev-Beymosque)、巴斯卡希亚广场(Baščaršija)等。[14][3]在旅行指南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2006年的“世界都市”排行榜中,萨拉热窝排在第43位。2009年12月,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将萨拉热窝列为2010年最值得游览的10个城市之一。[44][45]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