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黑战争

1992年-1995年发生于波黑的战争
波黑战争(英文名:Bosnia-Herzegovina War),又称“波斯尼亚战争”,是发生在1992年4月-1995年1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三个主要民族围绕波黑前途和领土划分等问题而进行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爆发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1]
1992年3月3日,波黑国内主张独立的穆族和克族领导人不顾占人口近半的塞族反对和抵制,宣布波黑独立。1992年4月6日,欧共体承认波黑独立,成为波黑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初期,即1992年-1993年间,波黑塞族武装在与穆、克两族的战争中占据优势,一度占领了波黑70%的土地,1993年,在联合国的调解下,波黑三族曾针对多个和平方案展开讨论,但都因版图划分问题而告吹,1994年,北约开始对塞族武装实行空袭,随后以美国为首的五国外长联合就波黑问题提出了一个和平解决方案,但三次遭到波黑塞族武装拒绝,1994年底,经调解,波黑三族开始为期四个月的停火。1995年5月开始,停火结束后,波黑三族再次开战,但因塞族武装的一系列“越线”举动,使得各个势力联合起来压制塞族,最终迫使塞族接受由美国主导的和平谈判。1995年10月31日,波黑冲突三方代表在美国俄亥俄代顿军事基地举行会谈,11月21日和谈落下帷幕,12月14日,《波黑和平协议》巴黎签字,波黑战争正式结束。波黑成为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4][5][6]
波黑战争使波黑三族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波黑经济几乎瘫痪,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水平严重降低,并且因为战争而激化的民族矛盾,在战后仍未消弭,时至今日波黑国内各民族间仍然呈现割裂状态。[7][8]

战争背景

波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