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炳文

明朝开国将领
耿炳文(1334年—1404年[a]),[háo](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官至大将军,以军功封长兴侯。[3]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明太祖朱元璋的部下,官至管军总管。在其父战死后,耿炳文继承其职位。在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二月[4],耿炳文攻占战略要地长兴州(今浙江长兴县)。朱元璋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驻守长兴州。期间,耿炳文多次击败了大周诚王张士诚[5]军的进攻。在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耿炳文带兵援助大将军徐达攻克湖州(今浙江湖州市)。[6]明洪武元年(1368年),他被任命为镇国上将军兼右率府副使,随朱元璋平定中原,侍从朱元璋北巡。两年后,耿炳文封长兴侯。为稳固明朝政权,他先后跟随大将军徐达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朱元璋排列功臣,将耿炳文列为一等。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叛乱,耿炳文被建文帝朱允[wén]任命为征虏大将军,率军北上讨伐燕军[7],遇到燕军突袭,最终被迫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此时,朱允炆以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统帅全军,导致整个战争失败。耿炳文返回后致仕。朱棣夺权成功后,登基称帝,即明成祖。在永乐二年(1404年),刑部尚书郑赐御史陈瑛联合弹劾耿炳文[jiàn]越逾制,朱棣查抄耿炳文家产,耿炳文自杀,终年七十岁。[3][8]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于弘光元年(1645年),追赠耿炳文为兴国公,谥号“武[mǐn]”。[2]
张廷玉所撰的《明史》中评价耿炳文驻守战略要地长兴十年,为明朝的缔造,贡献了重大的力量。[3]明末清初史学家查继佐认为带兵打仗本就不容易,耿炳文到底不是淮阴侯韩信,能统领三十万人马,何况他出征的时候已经年老体衰。[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