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阴平

三国时期曹魏灭蜀汉之战的一次军事行动
偷渡阴平是指景元四年(263年)发生在魏蜀两国之间的战争,此次事件也是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的军事行动。[1][2][3][4]
魏景元四年(263年)五月,魏国大将司马昭发布诏令,决定征讨蜀地。他派遣将领邓艾诸葛绪钟会率军从三方围攻蜀将姜维。蜀军得到消息后率军东撤,王欣等人追至强川口(今甘肃西固县西)与蜀军遭遇作战,最终蜀军失败退却。姜维得知诸葛绪已驻扎在蜀军的撤退路线上,便从孔函谷(今甘肃舟曲西南)向北佯装行军。北行后姜维发现诸葛绪回军,便立即转向南方,蜀军成功脱离险境。随后姜维与蜀将廖化等人在白水会合,共同据守剑阁(即剑门山,今四川剑阁县东北)。魏军多次试图攻破剑阁,未能成功。钟会见形势不利,开始考虑退兵。但邓艾建议乘机袭击,通过阴平经汉德阳亭趋涪城,从剑阁西百里出发,以奇兵攻击敌人的腹心。司马昭同意了邓艾的提议。同年十月,邓艾率精兵从阴平袭往成都。魏军沿途攀山越岭、凿崖修桥。到达险绝的摩天岭时,邓艾用毡子裹身,从崖上推转而下。士兵们攀爬树木、顺着崖壁前进,最终抵达青川县。接着,邓艾避开正道,经过德阳亭险道抵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1][2][3][5][4]
江油投降后,邓艾率魏军攻克绵竹,随后迅速推进至雒城(今四川成都东北)。蜀汉后主刘禅得知消息后,在投降派大臣谯周的主持下,向邓艾投降。蜀汉于此灭亡。[1][3][2][4][6][7]

事件背景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