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星系

位于仙女座方位的有巨大盘状结构的棒旋星系
1
2
仙女星系是一个位于仙女座方向的棒旋星系,直径约22万光年,距离地球有765千秒差距(250万光年)[7],是距离银河系最近的大星系之一[13]。仙女星系最初被命名为仙女星云,并被编号为M31、UGC454和NGC224等。[2]仙女星系位于飞马大四边形东北方近邻的仙女座。[14][15]星系的名字源于它出现在地球天空中仙女座所在的区域,而仙女座本身是以希腊神话中的公主、珀尔修斯的妻子命名的。[16]
仙女星系的位力质量具有与银河系相同的数量级,为1万亿太阳质量(2.0×1042公斤)。这两个星系的质量都很难准确估计,但曾经很长时间内仙女星系的质量被认为比银河系多25%到50%。直到21世纪初对此产生质疑,研究表明仙女星系的质量可能相对较低,银河系的质量则可能相对较高。[17]而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成员。​​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的观测显示仙女星系有将近一兆恒星,数量远比银河系多。[14]
银河系和仙女星系预计将在大约40亿至50亿年内相撞,从而可能并合形成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或形成一个巨大的透镜状星系。作为梅西耶天体中最亮的天体之一,仙女星系的表面亮度达3.4星等,即使在中度光污染的无月之夜,也可以从地球上肉眼看到。[18][19][20][21][22]

观测历史

从历史上来看,仙女座星系在黑暗的天空下是肉眼可见的;因此,不能说它是由某一个人“发现”的。大约在公元964年,波斯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波斯语:عبدالرحمن صوفی‎,阿拉伯语:عبد الرحمن الصوفي‎)[12]。是第一个正式描述仙女座星系的人,他在自己的《恒星》一书中将其称为“模糊的斑点”或“小云”。[23][24]彼时的星图也将其标记为小云。[25]1612年,德国天文学家西蒙·马里乌斯(Simon Marius)根据望远镜观测对仙女座星系进行了早期描述。[4]1745年,皮埃尔·路易斯·莫佩尔图瓦(Pierre Louis Maupertuis)推测这个模糊的斑点是一个岛屿宇宙[26]1764年,查尔斯·梅西耶(Charles Messier)将仙女座编目为M31天体,并不恰当地将马里乌斯记载为发现者,尽管它是肉眼可见的。1785年,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注意到仙女座核心区域有一些淡淡的红色。他认为仙女座是所有“大星云”中距离我们最近的星云,而根据星云的颜色和亮度,他错误地推测出仙女座星系距离我们不超过天狼星距离的2000倍,大约或为18000光年(5.5千秒差距)。[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