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

康德哲学著作
《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于其晚年写就的哲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以美学为主要论题,该书于1790年首次出版。《判断力批判》是康德三部批判的最后一部,与《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共同构成了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3][4]
判断力批判》为序言、导言、审美判断力批判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力批判分为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辨证论(该部分附录为鉴赏的方法论),目的论判断力批判分为目的论判断力的分析论和辨证论(该部分有附录为目的论判断力的方法论,以及对于目的论的总注释)。[1]该书中提出了目的、反思判断力、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纯粹美和依存美等重要概念。[1]
判断力批判》从心理功能角度细致地分析了人的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对艺术、天才、想象力、鉴赏力、审美意象、美的理想、自由与必然等许多重要美学问题发表了有价值的见解。出版后受到德国和欧洲哲学界、美学界的高度重视,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都产生过深刻影响,成为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著作。[5]黑格尔对于该书曾评价:“康德《判断力批判》说出了关于美的第一句合理性的话。”[6]

作者介绍

伊曼努尔·康德于1724年出生在哥尼斯堡,父亲是马具师。他在宗教环境中长大,父母是虔信派教徒。他的一生作为学生、教师和学者,几乎都在他出生的城市度过。[2]1732年至1740年,康德在弗雷德里夏学院学习,在这期间他对罗马的经典文化产生了兴趣。1740年至174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学习了物理、数学、哲学和神学。1746年到1755年期间,康德在几个家庭中担任私人教师谋生。1755年,他被聘为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物理、逻辑、形而上学伦理学、自然地理、人类学、自然神学和"哲学百科全书"。从1766年到1772年,除了教授职务外,他还兼任皇家图书馆副馆长。1770年,他成为逻辑和形而上学的教授。因为身体衰弱,他于1797年退休,之前一直担任教授职务。1804年康德去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