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

唐朝宰相
刘晏(公元716年—公元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县(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人,唐代宰相,经济改革家,理财家。[1][2]
刘晏年少就有神童之誉,八岁时因向唐玄宗李隆基进献颂文,获封太子正字,名震一时。天宝年间,刘晏历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侍御史等职,政绩突出。安史之乱爆发后,刘晏曾出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御史中丞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转运使、铸钱使、盐铁使、常平史等职位,对中唐的战后经济做出了重要改革。广德初年,刘晏经过实地考察,改革漕运,解决了战后物价飞涨、京城粮食供应告急的问题。从广德初年到大历年间,刘晏又通过对盐法和常平法的改革,稳定了全国物价,帮助国家财政收入从每年的六十万贯增加到了一千二百万贯。[1][2][3][4]
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刘晏奉诏审查宰相元载的受贿案。元载后来被赐自杀。杨炎因为受到此案牵连被贬官,对刘晏心怀有怨恨。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宰相常衮独揽政权。当时国家沿用旧政,军队和行政开支全部依靠刘晏。刘晏又因长期执掌朝中官员选任,颇有声望。常衮嫉恨不已,便任命刘晏为左仆射,试图剥夺他的权力。但是唐代宗认为刘晏的改革有所成效,故让其在担任左仆射的同时,仍兼过去的使职。[1][2][5]
唐德宗李适继位后,许多大臣嫉妒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务,上奏要求取消转运使的编制,但是唐德宗没有答应,还加封刘晏为关内、河东、三川的转运、盐铁及诸道青苗使。于是当时又有谣言称刘晏曾经暗中上表劝唐代宗册立独孤妃为皇后。杨炎担任礼部侍郎时就与刘晏有旧怨,于是趁机向唐德宗罗织了刘晏的罪状。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刘晏被罢去转运等使,而后又被贬为忠州刺史。此后杨炎又联合荆南节度使庾准联合罗织了刘晏想要谋反的罪证。同年七月,刘晏被唐德宗派出的使臣处死,终年六十五岁。[1][2][4]
刘晏死后,唐德宗才发布处死他的诏书,而后刘晏的家人全部坐罪被发配岭南,朝中也有数十名官员被牵连其中。举国上下都认为刘晏死得冤枉,因此当杨炎提出要没收刘晏家财时,众人都反对。事实上,经过清点,刘晏最后的家产也仅有两车书和几[]粮食。人们都佩服刘晏为官清廉,请求朝廷把刘晏的妻子和儿女接回。兴元初年,唐德宗终于逐渐醒悟,准许刘晏的家人回来将其安葬。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唐德宗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加封他为司徒[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