鼬科

哺乳动物下食肉目熊型总科中的科
1
2
[yòu]科(学名:Mustelidae),食肉目中最大的科,也被称为貂科。截至2023年,根据COL分类系统,鼬科包含23属62种。[2][3]这一科类物种丰富,是食肉目最古老的科类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大约4000万年前,而现代鼬科动物的共同祖先大约出现于1800万年前。[7][8]
鼬科动物体型从114毫米至1.0米不等,体重25克至45千克雄性通常比雌性大25%。多数为长管状身形,部分如鼬属Mustela)和貂熊Gulo gulo)较宽。具有粗颈、小头、适于捕食的牙齿、短腿和锐利爪子。[3][4]
鼬科动物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上,栖息地涵盖陆地、淡水和海洋。主食肉类但部分食植物,社群与独居种类并存。[3][4]
鼬科动物面临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水体污染和疾病等威胁。截至2023年,鼬科共有64个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其中,1种已灭绝,1种极危,7种濒危,6种易危。在中国,鼬科中有2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6]
鼬科动物因高质毛皮被狩猎、养殖,如紫貂Martes zibellina)毛皮用于高端服饰和皮革。部分种类如白鼬Mustela erminea)被驯化为宠物。鼬科动物在生物控制害兽、维持生态平衡方面有作用,蜜獾Mellivora capensis)与人类、导蜜鸟共生寻找蜂巢。[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