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貂

一种貂属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
4
紫貂(拉丁学名:Martes zibellina),别名貂鼠、黑貂,一种鼬科貂属动物,[3]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针叶林地带。[4]紫貂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其毛皮为灰褐色、黑褐色或黄褐色,[5]有光泽而柔软,绒毛细密而丰厚,[6]主要被用来制作大衣、衣领、帽子、围巾等,[5]售价较为昂贵,有“裘皮之冠”和“软黄金”的美誉,[6]也是“东北三宝”之一。[7]野生紫貂种群长期承受着人类的狩猎压力,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为濒危,[8]2021年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9][10]
为减少对野生种群的破坏,20世纪初,前苏联叫停紫貂狩猎,进行大规模的野外放归,严格管理保护区,[11]并于1920年左右初次尝试紫貂人工养殖。1933年进入商业性养殖。[12]中国于1957年开始养殖紫貂。[12]1999年后,中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野生紫貂的栖息地[11]2011年时中国发布的《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将紫貂列入毛绒皮产品特种动物种质资源。[13]2014年,中国重新从野外引种,继续发展人工养殖。[12]
紫貂体躯细长,体长34-46厘米,体重0.4-1.1千克,[3]尾巴的长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四肢短健。[5]性情孤僻胆怯,常单独活动,[14]多在夜间捕食[14]主要以鼠类为食,也捕食野兔松鼠等小型兽类以及鸟类、鱼类等动物。[5][15]紫貂动作敏捷、听力发达、视觉敏锐,可利用声音及气味寻找猎物,[2]进食后常把吃剩的残骸藏在巢穴中。[5]由于其捕食大量鼠类的习性,对农林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益处。[5]

演化历史

学者们根据形态和露骨的研究数据,认为紫貂物种起源的中心地带为俄罗斯南部远东地区,但还没有明确的化石记录来支持这一假说。[16][17]俄罗斯学者Rozhnov和中国学者李波均通过研究紫貂的基因序列,以及考虑到南乌拉尔是紫貂在更新世的冰期避难所,其针叶林一直保存在更新世期,由此得出推测:乌拉尔地区有可能是紫貂物种起源到扩散的地区。李波还发现紫貂与欧洲松貂Martes martes)的亲缘关系比较近。[16]貂属是从上新到更新世期间开始分化,古生物学研究的数据表明,最早的紫貂化石记录在更新世,但没有亚洲紫貂的化石数据,学者推测可能还会有更早的关于紫貂的化石记录。[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