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事件

2003年爆发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
SARS事件,即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引发的疫情,是21世纪第一个袭击国际社会的重大新型传染病疫情。它于2002年11月在中国南方首先爆发。在短短的数月中,借助于现代社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SARS疫情迅速蔓延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波及29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总计8098例SARS感染病例,其中774例患者死亡。中国大陆24个省市区累计报告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4][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称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 (SARS-CoV)。SARS-CoV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造成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通过被感染者污染的物体表面间接传播。SARS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染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病人传染性较强,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传染性较强。有的病人可造成多人甚至几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6][7]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包括通报疫情、对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中小学停课、建立医院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等。2003年1月31日,广州市卫生局指定非典型肺炎病人收治医院。2月11日,广州市政府通报非典发病情况。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全球发出疫情警报。4月20日,非典被列入中国法定传染病。4月23日北京市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同日开始修建小汤山医院集中收治非典病人。4月24日,北京市中小学停课。5月1日,小汤山医院启用,5月7日,北京所有确诊非典病人全部转移到16家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全球各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SARS疫情,包括采取入境管理和公共卫生措施、加强对来自亚洲国家人员的检查、限制到亚洲地区的出差等一系列举措。美国2003年4月4日把SARS列入隔离性传染病清单,加拿大安大略省至4月21日已有约7000人隔离。[8][9][10]
借助现代技术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医学界和科学界迅速投入科研攻关。2003年3月17日,裴伟士(Malik Peiris)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第一个分离出了SARS病毒。到2003年4月初,来自加拿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中国香港和欧洲的科学家分别鉴定出一种以前从未描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它是 SARS病原体[5]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该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科学家进行了快速检测和治疗SARS的多项研发,中国主要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等人提出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加无创或有创通气疗法等,取得较好效果。[8][11]201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确认SARS冠状病毒起源于菊头蝠[3]
SARS疫情不仅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危害,还对各国政治、经济、贸易、旅游等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2][1]世卫组织对疾病传播地区的公布、各国检疫政策和口岸感染控制措施,以及相应的防疫措施,对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的旅行和商业产生不利影响。2003年5月非典疫情高峰期间,香港国际机场的飞机起降量骤降 49%,酒店入住率也从 2002年5月的83%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7%。同样 、中国内地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分别取消了78%和50%的航班。[5]2003年中国旅游业的直接损失高达1400亿元,再加上其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损失总额为2100亿元。[12]SARS疫情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减少400亿~600亿元,交通运输业、会展业等也受到冲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