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方言

西南官话之一
云南方言,又称云南话。云南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云南片,起源于江淮中原汉语方言,可以说云南方言是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形成的。[1]云南方言的使用范围共118个分布点,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部分县市区,除此以外,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有一个分布点。云南方言内部又划分成滇中、滇西、滇南三小片,其中滇中小片包括昆明市大理市昭通市曲靖市玉溪市宜良永平县在内的共计61个县市;滇西小片包括保山市宾川县腾冲县、临沧县、泸水县在内的共计37个县市;滇南小片包括开远市富宁县个旧市广南县在内的共计20个县市。这些地区的方言特点大致一致,但细分下来略有差别。[1][2]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云南省总人口数为4720.9万人,居全国第12位、西部第3位,占全国人口总量的3.34%,其中,超过百分之80%的人日常会使用云南方言,使用人口约4000万人。[3][4]
云南最早的原住民并不是汉人,也不讲汉语,虽然战国开始就有内地人移民云南,但始终未撼动原住民在云南人口的多数地位,这种情况到明朝才开始被打破。[5]明朝时,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大量向云南地区移民内地人口,主要有两类人,第一类是军队明朝在云南建立了很多的卫所,就是军事驻屯区,大量军人和军属移民云南,另外一类人就是南京人,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原来的南京人不放心,怕他们造反,所以就强行移民南京人到云南去,明朝的移民政策改变了云南的人口构成,内地移民开始成为云南人口的主体,文化上也占有强势地位,清朝时更多四川和湖广的移民进入云南,新旧移民讲的话,慢慢就融合成了今天的云南方言。[6]
云南方言的语音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鼻音尾韵母普遍鼻化;多数县市的方言无撮口呼韵母;近半数县市的方言无翘舌音声母调值系统以降调为主,中低调占优势。云南各县方言里的声母,最多的有24个,最少的有18个,一般是22个。韵母最多的有37个(如华坪方言),最少的有24个(如丽江方言)。[7]云南方言三个片区声调略有差异,分别以昆明开远保山为代表,昆明型方言声调类型的特点是:上声是高降调,去声和阳平都是低调,阴平是次高平;开远型基本特点是:最高调是阴平,最低调是去声,阳平是次高降调,上声是中平调;保山型的声调特点是:阴平是中降调,阳平是次高平调,上声是高降调,去声是次低升调。语法中有富有地域特色的疑问代词、语气助词和普通话差异较大的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云南方言中也有一些本字,用来在书面上表示一些云南方言中常用的特有发音的词。[7]
云南方言在以滇剧,方言快板、方言相声评书等为代表的方言曲艺、方言歌谣、方言文学和方言俗语中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和传承。[8]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下,由于普通话的大力推广,云南的方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9]目前,对于云南方言的保护与传承方面政府与学术界都积极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将方言保护纳入文化保护政策体系,开展语言资源普查和保护工作;加大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力度,搜集、整理和出版云南地区方言资料,以便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鼓励作家和艺术家也积极挖掘和表现云南方言的文化内涵,通过影视剧、文学作品等方式传承和弘扬这一地方文化。[10]

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