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工具

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采取的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又被称为货币政策手段[2],是中央银行用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手段。为实现稳定物价、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平衡国际收支等目标[4],中央银行必须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引导宏观经济变量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以来,各国货币当局一直在不断探索各种有效的政策工具,各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箱都在不断发展和丰富。一般来说,各国中央银行都享有工具选择的自由,即可以自主决定采用哪种政策工具。[5]
货币政策工具根据调节职能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管制和间接信用指导。[6]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控制证券市场信用、不动产信用和消费者信用;[7]直接信用控制是通过设置利率上限、信贷配额、流动性比率以及直接介入等手段来实施的;[8]间接信用指导是通过道德劝告、窗口指导等来实施的。[9]根据传导途径的不同,货币政策工具还可以分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1]
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制定和执行两个阶段来实现预期的目标。[10]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无法直接控制货币政策目标,只能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施加影响。[11]货币政策主要有三大传导渠道:利率传导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及信贷渠道。[12]

概念

货币政策工具(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这些工具,影响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最终实现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