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

发生在美国的金融风暴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也称次级房屋借贷危机,亦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1]其核心内容是指始发于2006年美国住房市场投机泡沫的破灭,进而以金融状态恶化以及全球信贷紧缩的形式引发许多国家的连锁反应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2]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在金融领域,一大批原本属于银行经营的房屋抵押贷款被打包转让给了证券市场,在这一过程中,风险被大大低估。随着宏观经济的降温以及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风险大规模暴露,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催生了次贷危机。[3]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揭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2007年6月到2008年9月,次贷危机进一步扩大,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2007年12月美国陷入经济衰退,波及欧洲日本经济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于2008年3月17日宣布破产,并被摩根大通收购。2008年9月7日,美国政府接管了两大住房抵押公司:房利美房地美。2008年9月14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9月15日,美国银行收购美林集团。9月22日,摩根斯坦利高盛集团美联储提出转为商业银行的申请。[4][1]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巨额金融救援方案。10月13日,美国九大银行签署1250亿美元注资协议。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政府签署《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2009年5月7日,美联储公布的19家银行压力测试结果表明银行业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金融危机趋于消退。[5]
次贷危机主要是由信用扩张带来的过度需求引起的。当资本市场的信用产品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不断扩大,最终导致货币信用供给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之间产生巨大缺口,信用产品的需求与现实之间就会产生严重偏离,当这种偏离通过某种关系传递到金融系统时,就会无法避免地带来金融危机。而当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便会产生供需脱节,形成大量生产剩余,就变成了经济危机[6]
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市场流动性的供给,进一步扩大信贷规模,并对金融机构进行直接救助,同时联合各国(地)央行采取国际联合救助行动。美国财政部也通过一揽子财政刺激计划、援助并接管“两房”、推出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等救市,并着手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