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前者以急性或暴发性致死性脑炎为特征,后者呈脊髓神经及周围神经受损的表现。[1]狂躁型症状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1]麻痹型患者无典型的恐水表现,常见高热,头痛、呕吐、腱反射消失、肢体软弱无力,共济失调和大小便失禁,呈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1]
狂犬病毒自皮肤或黏膜破损处入侵人体后,对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致病过程可分三阶段:组织内病毒小量增殖期、侵人中枢神经期和向各器官扩散期。[1]狂犬病的检查可利用血、尿常规及脑脊液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方法。[1]依据有被狂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确诊依靠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尸检脑组织中的内基小体。[1]狂犬病发病以后需隔离患者,以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1]
兽医和动物饲养员是狂犬病的易感人群。狂犬病的预防主要有管理传染源、伤口处理和预防接种。[1]狂犬病疫苗由早期的动物神经组织疫苗、禽胚疫苗、细胞培养的粗制疫苗,发展到目前技术日趋完善的原代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人二倍体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的纯化疫苗。[4]2021年狂犬病被纳入了世卫组织《2021-2030年全球控制被忽视的热带病路线图》。[4]2023年9月1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5][4]同年10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狂犬病发病例数为133例,死亡人数为118人。[6]

定义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狂犬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临床表现有狂躁型和麻痹型。狂躁型症状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躁型因有典型的恐水症状又名恐水症(hydmphobi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