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

唐代诗人
戴叔伦(732年-789),字幼公,一说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1]。他是唐代著名诗人,郡望谯国(今安徽亳州),籍贯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2]
戴叔伦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安史乱起,避地江西鄱阳[2]他是唐德宗贞元(785-805)年间进士大历元年(766年)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德宗建中元年(780)出为东阳县令,四年入江西节度使李皋幕任判官。兴元元年(784)守抚州刺史。后任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四年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第二年因病在路上去世。[2][3]戴叔伦生平事迹可见于权德舆撰《墓志铭》、梁肃撰《神道碑》(见《重修戴氏宗谱》)、《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今人傅璇琮有《戴叔伦的事迹系年及作品的真伪考辨》。蒋寅有《戴叔伦简谱》。[2]
戴叔伦著有诗论,曾编选唐诗(均已失传),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的探索。他的诗歌,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女耕田行》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诗,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入景,含蓄有味。所以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述稿》10卷、《书状》1卷、诗1卷,但已失传。明人辑有其诗集2卷,但其中多窜入其他人的诗。他的诗歌整理本有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在《全唐诗》中仍编叔伦诗为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存目4首。[2]

人物生平

戴叔伦(约732—约789)字幼公,一说字次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shèn]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