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体

1992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南斯拉夫解体是指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1991年6月-1992年4月间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的历史过程。5个国家分别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黑共和国[1]
南斯拉夫联邦地区早在其前身南斯拉夫王国时期,各民族间已存在矛盾。南斯拉夫联邦成立后,由于地区自治问题使得权力转移至地方共和国,滋生了地区民族主义。[2]同时由于政治体制的频繁改革导致分离主义加剧,联邦政府凝聚力减弱。[3]经济危机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使得地区矛盾不断激化。[4]随之而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影响与欧美国家的干预也为南斯拉夫的解体提供了外部因素。[1]1989年10月,南共联盟召开的十三届二十三中全会,会议通过的《政治体制改革纲领》表示放弃“一党垄断”,接受多党制政治模式。[5]1990年1月20日南共联盟召开第十四次非常代表大会,会中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代表团和其他共和国共盟代表团出现争论,斯洛文尼亚共盟要求解散南共联盟,塞尔维亚共盟倾向统一。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共盟在投票失败后退出代表大会,并终止了同南共联盟中央的联系。[6]
1990年4-12月,南斯拉夫联邦6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先后进行多党制议会选举。选举结果表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共和国要求独立,反对联邦制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行动,力图维持联邦国家的统一;马其顿波黑两个共和国担心遭到侵占,处于观望之中。南斯拉夫联邦议会在1990年7月25日通过的《政治结社法》规定公民有权自由结社、建立政治组织和政党。各共和国纷纷成立政党和组织,至1991年底,全南斯拉夫已成立250多个政党和组织。[1]随后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1年6月25日,克罗地亚共和国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议会宣布独立。1991年9月8日,马其顿共和国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宣布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联邦而独立。波黑共和国因为内战,于1991年10月15日才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共和国与黑山共和国联合建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标志着1945年后建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彻底解体。[1]
南斯拉夫的解体对美国欧洲俄罗斯以及国际组织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也造成各共和国政局动荡不稳定。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后,因为独立问题相继爆发了波黑内战科索沃战争,造成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和大量经济损失。而南斯拉夫联盟也于2006年解体,塞尔维亚和黑山分别独立。[6]关于南斯拉夫的解体,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夫人米拉·马尔科维奇在《昨天或者明天》一书中提到:“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变革,但是需要的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变革,需要的是这些社会变得比较发达和较人道的变革。”[7]中国前驻波黑大使温西贵提出:“南斯拉夫的解体是一个长期的、非常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作用相互交织。民族矛盾是南斯拉夫问题的核心。”[8]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