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体外除颤器

应用电击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电子设备
1
2
手动体外除颤器(Manual external defibrillator)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医疗电子设备,具有疗效高、作用迅速、操作简便以及与药物相比较为安全等优点。[1]手动除颤器可用于一般场合心搏骤停患者的急救治疗,也可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急救。[4]
临床应用的手动体外除颤器大多兼有电复律和电除颤双重功能。其作用机制是,在短时间内将高电压、适当强度的电流通过心脏主体,使心肌各部瞬间同时去极化,消除心肌细胞电活动的散乱状态或打断折返环,使异位心律暂时消除,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4]由于手动除颤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均为人工控制,并有明确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因而,它对操作的要求较高,通常配置在专门科室,必须由受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使用。[5]按照其输出波形,手动体外除颤器分为单相波除颤器和双相波除颤器。[6]
手动体外除颤器公认的适应证有五类,分别为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颤/室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5]其禁忌证包括: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洋地黄过量引起的心律失常(除心室颤动外);伴有高度或完全性传导阻滞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严重的低血钾左心房巨大,心房颤动持续1年以上,长期心室率不快者。手动体外除颤器在使用中有以下注意事项:去除病人义齿及身上的金属物品;导电胶应涂抹均匀,避免局部皮肤灼伤;掌握好除颤器手柄压力;电击板应避开内置式起搏器部位,避开溃烂或伤口部位;尽量避免高氧环境;电除颤应在病人呼气终末时放电除颤。[7]
实用除颤器的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美国波士顿的心脏病专家卓尔(Zoll)等人首次成功进行了第一例人体体外除颤。[3]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