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

叶为紫色的甘蓝类作物
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rubra[4]又叫红甘蓝、赤球甘蓝、[2]紫包菜,[3]十字花科Brassicaceae[tái]Brassica)植物野甘蓝Brassica oleracea[6]的变种之一,[5]结球甘蓝的一个类型,因其外叶和叶球均呈紫红色而得名。[3]原产地为欧洲,最早在14世纪的英国选育,16世纪后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地。[5]紫甘蓝喜凉爽,属耐寒性蔬菜;[2]适宜比较湿润的环境条件,但也忌过分潮湿;喜肥,适宜在肥沃、保水保肥力好的土壤中栽培。[2]
紫甘蓝植株开展度约为50厘米左右,外叶为20片左右,重量范围在1.5-2千克左右,其外叶和叶球均呈紫红色且沾有蜡粉,[3]叶面平滑而无显著褶皱,[5]结球紧实。[1]
与普通甘蓝相比,紫甘蓝含有较多的维生素E维生素C花青素[2]并且含硫元素和大量的纤维素,有一种特殊的香味。[1]紫甘蓝可熟食也可生食,由于熟食会改变其色泽,常作为配色菜或做成沙拉生食。[1]还可制作成紫甘蓝酸奶、[7]脱水紫甘蓝、紫甘蓝酸菜、紫甘蓝泡菜、紫甘蓝酒、紫甘蓝汁等食品类产品。[3]紫甘蓝可以用于提取天然植物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8]还可以用作酸碱指示剂[9]

栽培历史

约4000年以前,分布在欧洲西北部的野生甘蓝Brassica oleracea)被古罗马和古希腊人利用,经过传播和育种,逐渐演化出甘蓝类作物的各个变种。13世纪,德国选育出了结球甘蓝,这是紫甘蓝的祖先。14世纪,结球甘蓝经过进一步选育,在英国分别形成了普通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capitata )和紫甘蓝。16世纪后,包括紫甘蓝在内的结球甘蓝品种陆续传播到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等地。其中普通甘蓝成为了世界栽培最普遍、面积最大的甘蓝类作物变种,而紫甘蓝的栽培面积远不如普通甘蓝,在中国,紫甘蓝在一些地区作为特菜栽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