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右旗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下辖旗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西部,北靠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8.15公里。全旗总面积2.23万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6.9万人。[1][2]
历史上,苏尼特右旗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辽阔草原。秦汉时期上谷代郡北境。后汉乌桓鲜卑居之。晋为拓跋氏地。隋唐初为突厥所居。辽为抚州。金属西京路。元归兴和路。明属察哈尔万户。清崇德七年(1642年)设苏尼特右旗。[3]2019年4月18日苏尼特右旗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全旗辖3个镇,4个苏木,58个嘎查、5个村、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11个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全旗地处荒漠荒漠草原,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境内矿产资源相对富集,风能、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全旗区域优势明显,交通便利,靠近京津地区。[2]
苏尼特右旗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科技进步旗、自治区双拥模范旗、自治区文化先进旗,荣获“国家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旗县城”“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称号。[2]

历史沿革

历史上,苏尼特右旗曾是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辽阔草原。秦汉时期为上谷代郡之北境,后汉乌桓鲜卑居之,晋为拓跋氏地,隋唐为所居,辽为抚州,金属西京路元朝期间,始创立行省制度,归兴和路,建行省区划。清朝统一漠南蒙古后,在清崇德七年(1642年)正式设旗的建制,成为右翼苏尼特旗。苏尼特为蒙古族古代部落名,后为远宗室17世孙所部名。“苏尼特”词来源于蒙古族远古一位部落首领之名,汉籍记为“雪尼惕”。民国17年(1928年)归,1937年沦陷后属蒙疆政府。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政权取代了世袭右翼苏尼特封建政权。1948年2月成立牧民会,同年8月成立苏尼特右旗人民政府。1949年8月政府迁至温都尔庙,1958年再迁至赛汉塔拉镇。1969年11月,苏尼特右旗划归管辖,1980年5月,苏尼特右旗重新划归锡林郭勒盟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