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吸入羊水、胎粪、乳汁或继发感染引起的肺炎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NP)是指新生儿吸入羊水、胎粪、乳汁或继发感染引起的肺炎。[1][4]根据致病原因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根据吸入物质不同又可分为最常见的胎粪吸入性肺炎及乳汁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根据发生于宫内、分娩过程或出生后,细菌、病毒或原虫,衣原体等引起原因进行分型。[2]
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的新生儿肺炎临床变现也有一定差异,其中吸入性肺炎患儿均存在呼吸困难、窒息、呻吟等特点,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生后见指甲、皮肤、脐带严重黄染;乳汁吸入性肺炎在复苏过程中有呼吸道吸出胃内容物的证据。感染性肺炎患儿出生时常伴有窒息史,复苏后呼吸快,常伴呻吟,憋气,呼吸暂停,体温不稳,黄疸等,无咳嗽等,同时由于致病病原体不同也存在差异。[2]
常见病原体有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为多见,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多见,其他如卡氏肺孢子虫解脲脲原体、衣原体都可致肺炎[2]
气管中吸出胎粪及胃内容物,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及胸部X线片改变,是新生儿肺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鉴别须区别足月儿RDS(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其他不同吸入物(羊水、血液等)导致的肺炎。[2]
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原则是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营养,抗感染,对症及支持疗法。[2]其中吸入性肺炎注意清理呼吸道、进行氧疗及机械通气等;感染性肺炎须加强护理和监护、抗感染治疗以及氧疗和呼吸支持。[5]可使用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1]一般只要及时治疗,预后较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