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脲脲

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之一
[niào]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除人以外,许多动物如猫、牛、鸡、狗、鸭、羊、马、鼠、猴、猪、鸽等以及昆虫、植物都能够携带并储存这种病原体。解脲脲原体是人类泌尿生殖道常见的寄生菌之一。一旦当宿主的免疫力降低、在解脲脲原体的数量增多、毒力增强或者存在其他病原菌协同等特定的环境下,可使宿主致病并引起宿主泌尿系统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和不育症。也会干扰精子运动、使精子畸形率增加以及破坏生精细胞,并且具有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能力,还会导致人类的不育症。如果孕妇感染的话,可导致流产、早产及低体重胎儿,也可能引起新生儿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1]
目前已经被人类发现的解脲脲原体有14种。根据它们的特质可以分为两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生物一群有1、3、6、14四个血清型,并命名为微小脲原体(Up);生物二群有2、4、5、7、8、9、10、11、12、13十个血清型,并命名为解尿脲原体(Uu)。不同血清型的UU毒力不同,致病性不同。[1]

详细介绍

菌落微小,直径仅有15~25um,须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故旧称T株(tiny strain)。菌落表面有粗糙颗粒,在合适条件下可转成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生长需要胆固醇和尿素,分解尿素为其代谢特征,产生氨氮,使培养基pH上升,导致自身死亡。
解脲脲原体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并被认为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中仅次于衣原体(占50%)的重要病原体。由于80%孕妇的生殖道内带有解脲脲原体,因此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而导致早产、死胎,或在分娩时感染新生儿,引起呼吸道感染。此外,解脲脲原体还可引起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