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弹性体

人造橡胶或合成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是一类新兴并获得迅速发展的高分子材料,主要由呈橡胶态的软段和呈玻璃态或结晶态的硬段组成,且可以采用嵌段共聚的方式将柔性链(软段)和刚性链(硬段)交替连接成大分子。该材料兼具塑料和橡胶两者的特点,可在常温下显示橡胶的弹性,在高温下又能塑化成型,并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及废料均可重复加工使用,因此被称之为“橡胶的第三代”。[7][8][9]
1960年,杜邦公司推出第一代热塑性弹性体,1965年出现了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型热塑性弹性体,1967年聚氯乙烯系列、1971年聚烯烃系列、1972年聚酯系列、1979年聚洗胺系列等热塑性弹性体相继工业化,现在热塑性产品已有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10][3][7]
热塑性弹性体可按交联性质、高分子链结构、硬段组分进行分类。[11]在工业中常根据硬段组分进行分类,可分为热塑性苯乙烯类弹性体(SBC或称TPS)、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热塑性聚[zhǐ]弹性体(TPEE)、热塑性聚酰胺弹性体(TPAE)。[5]这些品种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及工艺与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3]

历史发展

1940年,德国Farben实验室首次研制出第一种TPU基型热塑性弹性材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