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教主

《封神演义》中角色
通天教主,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原创人物,是截教的教主[5],开天辟地时期的上古大仙,为混元大罗金仙的级别。[6]后被鸿钧老祖收为弟子之一。在三友之中排行第三,大师兄为太上老君,二师兄为元始天尊[4]二人执掌与截教对立的阐教[4][7]通天教主居于碧游宫的道场,手持青苹剑,坐骑为奎牛。[8][9]
因神仙有一千五百年之杀劫,每逢杀劫,不是杀人就是被杀。[4][6]又因昊天上帝命阐教仙首十二称臣,故三友共议封神。[2]通天教主知道自己截教门下上榜众多,便告诫门徒“弥封名姓,当宜谨慎”,禁止门徒离开洞府。[10]然而通天教主对门下管教不严,以至于门徒生事端,火灵圣母死于阐教广成子之手。广成子到碧游宫归还金霞冠,截教门徒不满通天教主的处理方式,于是挑拨通天教主与阐教为敌。[11]通天教主因门徒受到阐教诽谤,便设诛仙阵要为门徒讨个公道。然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偏袒阐教弟子,把阐教和截教弟子间冲突的原因归结为通天教主“滥收徒弟”,于是三友矛盾激化,不得不通过武力解决冲突。[12][13]诛仙阵一战中通天教主被打败,之后又设下万仙阵与阐教决斗,最后大败,截教也惨遭屠戮。[13][6]最终鸿钧道人赶来调停三友矛盾,通天教主被鸿钧道人带走。[6]
关于通天教主和截教,史料中并无切实的记载。截教与阐教的争端一般被视为道教的内部矛盾,因而人们大多认为通天教主的原型是道教传统信仰“三清”之一的上清灵宝天尊[5]也有学者认为阐、截二教的争端是明代明教摩尼教)和祆教琐罗亚斯德教)的争端,通天教主被认为是起源于[xiān]教。[14]通天教主在《封神演义》中连接了整个故事的剧情发展,是“人性”压倒“神性”的重要体现,他的存在打破了正邪观念,改变了善恶关系之间不可逆转的状况,通天教主和截教众人等反面形象的存在让《封神演义》更加富有内涵。[5]此外,通天教主的角色形象也为后世的文学发展提供了创作来源。[15]

名号由来

在中国福建地区,“通天教主”被用来指代俗神。民间的一些说唱评书中也提到了元末明初的僧人金碧峰被尊称为通天教主,被认为是燃灯古佛的转世,并且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崇拜。此外,福建顺昌县还有一个名为“通天神会”的神会。因此,“通天教主”这个神名天然与“东南沿海”和“民间宗教”这两个元素密切相关。[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