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仲马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原名Dumas Davy de la Pailleterie,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通俗文学的典范作家。[4]因与其子小仲马同名,所以一般被称为大仲马,“仲马”是中国近代翻译家林纾依据福州话的语音翻译而成。[5][6]
大仲马于1802年7月24日生于法国的维勒-科特莱,其父托马斯·亚历山大·仲马是拿破仑麾下将军。大仲马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7]1823年,21岁的大仲马只身来到巴黎闯荡,并开始撰写剧本。两年后,大仲马参加了以雨果为首的浪漫主义文学行列,1829年,剧本《亨利三世及其宫廷》(Henri l et sa cour)问世,获得成功。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加里波第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并因其激进的共和观点被迫流亡国外数年。1840年后,归国的大仲马开始与人合作,为报刊撰写连载小说,此后相继发表了《三个火枪手》(1844)和《基督山伯爵》(1845)等一系列长篇小说。成名后的大仲马生活阔绰,曾兴建大宅(基督山城堡)和私人剧场。大仲马与七月王朝不合,1851年,他两次申请竞选议员但均告失败,而后流亡到比利时,并在那里开始撰写《回忆录》( Mes Mémoires,1851~1854)。[8]晚年大仲马因债务问题变得贫困,1870年12月5日在迪埃普附近小仲马家里去世,终年68岁。[8]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被移入了法国先贤祠。[9][10]
大仲马自学成才,其创作以戏剧和历史小说见长,[11]一生创作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戏剧《亨利三世及其宫廷》 的发表和上演早于雨果的《欧那尼》,它获得的成功预示了浪漫派的胜利。[8]他的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事件或背景为基础,将虚构的角色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互交织,结构清晰,情节曲折、对话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因而大仲马也被后人誉为“通俗小说之王”。[10]大仲马是浪漫主义戏剧的开路先锋。[12]

人生经历

家庭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