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话

闽东方言代表方言
福州话(Fuzhou Dialect,又称平话,别称晋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中的闽方言,是闽东方言区的代表方言。[1]福州话主要分布于福建省闽东地区,集中于福州的11个市区县之中,闽中、闽北等地也分布有福州话方言区。福州话在福建省内具有广泛影响,通行范围仅次于闽南方言[2]此外,福州话还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和欧洲澳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3]
福州话发端于战国晚期,以古闽越语为底层语言。到了汉末,福州地区的古闽越与古吴语、古楚语结合,发展出福州地区特有的方言。魏晋以后,中原人民多次南迁至福州地区,为当地带来了中原方言。在这个过程中,福州话的语音、语法及词汇大致形成,并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的福州话。[4]
福州话共有15个声母(包括零声母),47个韵母,7个声调。极大程度保留了上古汉语的语音和词汇。[5]福州话承载着闽东地区的地域文化与闽东方言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心态,更以频繁活跃变化的方言词汇,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及其变化。[6]近现代以来,福州话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语言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外来词。[7]如今随着普通话的普及,福州话的使用人数有所减少,为促进福州话的保护和传承,福州市政府将“福州方言”收入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

名称由来

福州话是闽江下游旧福州府“十邑”的共通语,因其所属的地理-行政分区主要集中于福州地区而得名。同时,福州话又被当地人民称为“平话”,意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此外,福州话旧时雅称“晋安语”。西晋时期,中原人大规模迁至闽江中、下游避难。当时该地区名为“晋安郡”,中原古汉语被带至当地之后,与当地语言结合形成的新方言被称为“晋安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