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元代关汉卿所著的杂剧
《窦娥冤》全称为《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所著的杂剧[1]。与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被称为元杂剧四大悲剧[3]
窦娥冤是在当时元朝大臣与地方官员勾结、以及压迫底层人民的大环境下创作的[4]。窦娥冤讲述弱小寡妇窦娥蒙冤受害的一生。窦娥在丈夫早亡后成为了寡妇,张驴儿父子见色起意,想要强娶蔡婆窦娥婆媳二人,窦娥坚决不从,后被张驴儿诬陷毒害自己的父亲,窦娥含冤承担了罪名,临刑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一一应验。后来,京城做官的窦天章返乡才为女儿洗清了冤屈[5]。窦娥冤塑造的维护家庭伦理、侍养婆婆、尽守孝道、坚守一女不侍二夫的贞节观,是中国典型的悲剧人物形象[6]。这部杂剧反映了元代社会权力治理下的社会现状与底层人民群众的疾苦,揭示了我国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民思想观念的影响[5]。《窦娥冤》是一部经典的社会悲剧, 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和内涵, 是一幅具有时代精神的历史画卷, 也是认识元代吏治社会的镜子[7]。后续窦娥冤的衍生作品在戏剧、电影、书籍等均有涉及。

创作背景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的思想进步性的形成与他生活在的元代这样的大环境有关。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元朝时为满足蒙古贵族奢靡的生活以及军事需求,大臣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无所不为。当时元朝统治者未来巩固权力,压迫汉族人民。造成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以及造成许多冤案。这时出现富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他们不满官府的黑暗,使用杂剧来揭露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不公平,其中包括关汉卿,他把看到以及听到的内容写进了后来为人熟知的《窦娥冤》[4]
除了时代背景外,他个人思想也起到决定性作用。关汉卿出生与“医户”家庭,使他与普通人接触机会更多,也增加了创作机会。但是关汉卿的仕途并不顺利,在出任太医院尹后不久因不得志而辞官,变得穷困潦倒。因为他开朗的性情使关汉卿很快与百姓生活相融合,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包括许多风尘女。这一段经历使关汉卿了解到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和心声,见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生命的脆弱、无助,这为关汉卿思想迈出重要的一步[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