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府

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
嗣汉天师府,又名正一大真人府,也可简称为天师府或大真人府。府第地址在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上,古倪阳市。[1]地处龙虎山中部,南朝琵琶峰,背靠华山,门临泸溪河[5]截止2013年,天师府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1]
天师府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2]宋朝规制已无可考。[1]元世祖忽必烈封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真君”,圣旨中正式称天师为“嗣汉天师”,天师府因此称为“嗣汉天师府”。元延[yòu]六年(1319年),道教正一道龙虎宗第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宋代天师府于长庆里(今府门西)。[6][7][8]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虎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授正一教主嗣汉天师大真人”,[9]太祖朱元璋赐予四十二代大真人张正常白金以修缮府第,[1]嗣汉天师府改称"正一大真人府"。[9]清朝时期因为战火多次被焚毁后重建。[6]民国时(1927年)63代天师张恩溥维修天师府,并将“大真人府”改为原名“嗣汉天师府”。[5][8]天师府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格局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有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提举署、万法宗坛等建筑。[6][3]
1983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嗣汉天师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5][10]

名称由来

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朝至元年间,元世祖忽必烈龙虎山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真君”,圣旨中正式称天师为“嗣汉天师”,其意为自东汉,代代相袭,道脉悠长,正因如此,天师府称"嗣汉天师府"。[11]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龙虎山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授正一教主嗣汉天师大真人",太祖朱元璋“赐白金五十[],新其第”,于是嗣汉天师府改称“正一大真人府”。[9]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御赐“大真人府”匾额。民国时(1927年)63代天师张恩溥维修天师府,并将“大真人府”改为原名“嗣汉天师府”。[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