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的道教教派
天师道,简称道教,其早期亦称“五斗米道”。是追求长生不死、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形成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年间。由张道陵依据《太平经》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符篆驱鬼治病为手段。[1]
天师道是在汉代时期产生的,它是依托和改造黄老学说而发展起来的宗教组织。张道陵祖孙三代和张修的天师道,属于早期天师道。[1]魏晋时,天师道在社会上的名声渐显。东晋时,江南一带的天师道的有较大的发展。[2]南北朝时,天师道被划分为南、北天师道,并通过改革之后,张道陵的后人张盛在江西龙虎山传教,创立龙虎宗正一道。从而天师道以新的面目再得以发展。唐宋元明时期,封建统治者对天师道信奉与大力扶植。明中叶以后天师道随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衰亡。[1]
天师道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表现在政治、文化上。[1]其信仰的根本是“道”与“德”,信仰的至尊天神是太上老君,思想准则是无为而无不为,“道”的作用和表现是柔弱、不争、清净、寡欲,主张和愿望是护国佑民太平社会,思想追求是乐生、重生、长生、久视。天师道信奉神、仙、鬼。[3]

简介

正一盟威道又称天师道可以说是我国民间宗教发展史上最早的教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