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

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森林(Forest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种要素组成,通常包括不同层次的树冠、树干、林下植被和土壤。森林中的树木、其他动植物、土壤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生态网络。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将森林定义为:“面积在0.5公顷以上、树木高于5米、林冠覆盖率超过10%,或树木在原生境能够达到这一阈值的土地。不包括主要为农业和城市用途的土地。”[1][2][3][4]
森林的生命周期及演替系列长、再生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生产率高、用途多、效益大,经历蕨类古裸子植物阶段、裸子植物阶段、被子植物阶段,逐渐形成了像今天这样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森林的类型有很多种,按植被特征分类森林按植被特征分可以分为常绿森林落叶森林针叶林阔叶林[1]按照用途可以分为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能源林;[5]按其在陆地上的分布,可以分为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和灌木林;按发育演替又可分为天然林次生林和人工林;按林龄则可分为幼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按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等。[6]森林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大洲,欧洲(含俄罗斯)拥有最大的森林面积,占全球27.0%,而南美洲紧随其后,占25.2%。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是南美洲,为49.7%;而大洋洲虽然森林面积较小,但其森林覆盖率达到10.7%。[1][2][7][8]
森林对于地球和人类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价值。从生态功能方面,森林可以保护土壤、调节气候、提供采食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经济价值方面,森林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还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从社会价值角度来看,森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然而,森林面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过度砍伐、土地过度使用、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酸雨危害等。这些问题对于生物多样性、碳储存和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限制砍伐、推动可持续林业管理、加强监管执法、促进森林恢复和植树造林活动等,以确保森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9]

命名

森林一词在语言中的使用,源于人们对自然环境观察和认知的总结。[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