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联合国常设组织之一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缩写为FAO),简称“粮农组织”,于1945年10月16日正式成立,是联合国系统内最早的常设专门机构,是各成员国间讨论粮食和农业问题的国际组织。[1][2]组织总部在意大利罗马。截至2023年11月,成员共有194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欧洲联盟)和2个准成员(法罗群岛托克劳群岛)。现任总干事屈冬玉(中国籍,2019年就任,2023年连任,任期至2027年)。[3][4]
1943年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倡议,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温泉城举行的联合国粮食与农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有关粮食和农业的常设组织。1945年10月16日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正式成立,42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章程》,正式宣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成立。[5]1946年1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6]中国是它的创始国之一。从1973年4月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粮农组织中的活动。[6]
198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中国设立驻华代表处。[3]2008年5月1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7届亚太区域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7]2019年6月23日,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第九任总干事。[8]2021年6月14日至1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第42届大会期间,进行了理事会成员国的换届选举。韩国自1989年以来已经连续12届当选。[9]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设有大会、理事会、秘书处三大机构。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则隶属于大会,在大会休会期间在大会赋予的权利范围内处理和决定有关问题;秘书处作为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大会和理事会有关决议,处理日常工作。[4]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宗旨是:提高各国人民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水准;提高所有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并最终消除饥饿和贫困。[4]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