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边境战争
两伊战争是在帝国主义挑动下,伊朗伊拉克在1980年9月22日到1988年8月20日期间进行的一场边境战争。[1]两伊战争爆发在冷战时期、持续8年之久。是“二战[a]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对交战双方、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两伊交战的原因相当复杂,涉及到领土纠纷、宗教矛盾和民族仇恨,但伊拉克的泛阿拉伯主义[b]与伊朗的泛伊斯兰主义[c]双方意识形态[d]之间的冲突则是两伊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2][3]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出兵伊朗,引爆两伊战争。战争初期,伊拉克军队占领伊朗约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一些城镇。1982年4月,伊朗大举反攻,收复了大部分领土。自1984年年初,双方互有攻守,战争不断升级,并向波斯湾水域和双方平民区扩展,“油轮战”和“袭城战”全面展开。尽管双方伤亡惨重,但战场整体形势未有重大改观。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都重点攻击对方的经济目标,进行 “经济消耗战”。双方采取袭船战、袭城战等方式破坏对方的经济、后勤设施。在这场战争中,伊朗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向伊拉克发起攻击,而伊拉克方面则使用了包括“塔崩”毒气在内的各种化学武器向伊朗发动袭击。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制米格-25战机、美制F-14战机、法制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至1988年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伊朗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停火后双方还断续交战至8月20日才完全停止战斗。[1][4][5][6]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战争导致了交战双方两败俱伤。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因此,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也被称为“用先进武器打落后战争”的战争。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4]

背景及起因

领土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