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

一种性传播疾病
尖锐湿疣[yóu](Condyloma Acuminatum,CA)又称尖圭湿疣、性病疣(venereal warts)、肛门生殖器疣(anogenital warts)和生殖器疣(genital warts)[2][5],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生殖器肛周增生性(亚临床感染除外)损害[2],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3]
该病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3],主要是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垂直传染和通过间接接触传染[2]。初发损害为淡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或增多,成为乳头瘤样、菜花样、鸡冠样等。如不及时治疗,疣体可逐渐增大,成为大的菜花状,可彼此融合成为大块状,表面有糜烂、溃疡,因继发感染可致恶臭[6]。根据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接触史等)和典型临床表现可以诊断该病[3]。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光动力治疗等[1]
最常见与尖锐湿疣有关的HPV有6、11、16和18型[2]。尖锐湿疣的全球估计发病率为(160~289)/10 万人年[1],大多数患者是18~35岁的年轻人[2]。可自行消退,但容易复发,需长时间反复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1]。尖锐湿疣的预防主要有通过加强健康教育、使用安全套、接种疫苗如二价、四价、九价预防HPV感染等措施[1]

病因

致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