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肝菌属

伞菌目牛肝菌科植物
牛肝菌属(Boletus)属于伞菌目Agaric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的分属统称,并非单系,也可作为狭义牛肝菌属。分布在欧洲南部、美国西部、欧洲、亚洲东部等北温带区域[2]。狭义牛肝菌属共35个物种,15种为新种。常生长于亚热带与北温带松林下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喜阴耐湿,忌过度光照,适宜温度为24℃-28℃,喜通透性好、较瘠薄的偏酸性土壤或沙壤土[2][3][4]
牛肝菌属子实体通常呈伞状,肉质易烂,表皮呈膜质或革质。共包括菌盖、菌柄、位于菌盖下方的菌褶或菌管,位于菌柄中部或上部的菌环和基部的菌托等部位。菌盖色泽多端,菌柄呈圆柱或扁圆柱型,菌管菌髓牛肝菌型,菌管之间易分离,孢子带少许橄榄绿色,囊状体通常呈暗色[5][6]
牛肝菌属大部分种类为可食用的菇菌类,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可食用牛肝菌属富含量磷、钾、铁、[]等营养元素,尤其是磷、钾。[7]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牛肝菌属中的华美牛肝菌(Boletus speciosus)、红脚牛肝菌(Boletus queletii)、桃红牛肝菌(Boletus regius)以及魔牛肝菌(Boletus satanas)的子实体均可入药。[8]2013年,牛肝菌属共有87个物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中。[9]此外,牛肝菌属中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等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10]

属名来源

牛肝菌属于1782年由法国植物学家Jean Baptiste Francois(通常称为Pierre)Bulliard首次描述。牛肝菌属植物拉丁名来自希腊语bolos,意思是“粘土块”,而特定的别名edulis的意思是“可食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