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

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
胆囊息肉(gallbladder polyps,GBP),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呈球形、半球形或乳头状,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s of gallbladder,PLG)或“胆囊隆起性病变”。[1]
胆囊息肉的分类尚未完全统一,可按照病变数目、部位、病理分类或特性进行分类;因多数为良性,临床上常将胆囊良性息肉进一步分类为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肌腺病。[2]
胆囊息肉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常有腹泻、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数患者有发热、黄疸。主要体征为右上腹压痛。[4]
胆囊息肉的诊断可分为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和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5]主要根据超声、造影、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后对切除的胆囊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可确诊具体疾病,如胆囊癌、腺瘤等。[1]
胆囊息肉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1]。对并无明显症状或轻症患者,借助良好生活习惯预后较好[1]。手术后也可出现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且由于胆囊切除手术的增多,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例也有增加的趋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