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The Great Wall)[3]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较长的墙体防御建筑,位于中国北部,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4]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中国现存分布最广、体量最大的文化遗产,时间跨越两千多年,空间纵横数万里。长城的修筑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典故“烽火戏诸侯”便是发生在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长城修筑的长度都相对较短,这一时期修筑的长城被称为先秦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抵御北方匈奴的骚扰,在先秦长城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其长度达万里,长城也是从这时起称为“万里长城”。长城又历经了汉、晋等十多个朝代的修建,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明朝修建的长城全长12700余里,涉及新疆、甘肃陕西等17个省区市。长城并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城墙是其主体部分。历代依照“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修筑长城,直到清朝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活动才停止。部分地段的长城因年久失修等原因,只剩下遗址。[5][6][2]
截止到21世纪为止,人们常见的长城如八达岭长城箭扣长城角山长城等均为明朝时期所建。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23年为止,现存长城的总长度超过2.1万千米,其中明长城的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截止到2020年,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5][6][2]2023年10月,在北京延庆区八达岭长城西段,一处建筑基址出土摆放整齐的59枚石雷,考古工作者综合判断该建筑基址为长城沿线存放武器的库房。这是北京长城考古首次发现此类性质的建筑。[7]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其历史意义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当今世界都极重要,即在古代战争时期有着积极的防御意义,和平时期有着通商互市的意义。在当今,长城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北方的人文风气,也有着长城之美。[8]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9]2020年11月26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10]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