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

呼吸系统疾病
(emphysema)是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和细支气管的破坏,但无明显的肺纤维化[1]。若肺气肿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内形成直径大于1cm的含气囊腔称为肺大疱[3]。若合并明显的持续气流受限时,则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1]。肺气肿可分为肺泡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和其他类型的肺气肿,肺泡性肺气肿又可分为腺泡中央型肺气肿、腺泡周围型肺气肿,全腺泡型肺气肿[4]
导致肺气肿发生的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它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可通过影像学片、肺功能检查等手段来确诊[1]。戒烟是减慢肺功能损害最有效的措施,在稳定期的治疗方式包括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应用祛痰药,长期家庭氧疗;而急性加重期除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外,还可使用抗生素、低流量吸氧等,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1]
慢阻肺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是全球第三大死因,2019年造成323万人死亡[1][5]。2018年中国慢阻肺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13.7%,并且慢阻肺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占全部病例的80%[1]。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感染等。

疾病分型

肺泡性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