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中国古代民间导引术、养生术
《易筋经》,又称《达摩易筋经》、《达摩洗髓易筋经》,是中国古代民间用以强身健体的导引术,旨在通过练习一些特定的功法,活动筋骨,使人的气血运行更加舒畅,四肢有力,延年益寿。《易筋经》的功法名称最早见于明朝天启年间的同名书《易筋经》,后世又称为《内功图说》。现存最为完整的资料是清朝后期周述官编撰的《增演易经洗髓内功图说》[1]易筋经在流传中具有多个增演版本,这些版本基本上都是以“易筋经十二势”为基础创作而成。[2]
《易筋经》作者有“达摩”和“紫凝道人”两种说法,但后来都被学界否认,至今还没有定论。《易筋经》源于古代道家的导引术,是一种养生术,因此在道家、佛家以及民间武术学者之间广为流传。二十一世纪以来,它的养生功效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不仅如此,现代医学还发现《易筋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2004年,《易筋经》被少林寺列为“少林武功秘[]”。2021年,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易筋经》名列其中。[3]现如今,《易筋经》也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一张名片。[2][4]

书名

《易筋经》的“易”字意思来源于《周易》之“易”,为“变幻”、“变化”、“变易”之义;“筋”指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人体的经络。人体四肢百骸,无一处不是“筋”。《灵枢》:“筋为刚。”正如《易筋经》“易筋洗髓名义”所言:“按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生生之为易’。注:阴阳转易已成化生,是易为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经”指“经典”。[5]《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一种通过强筋健骨从而打通经络、循环气血、祛病延年的健身养生方法。[1][4][6]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