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部疾病
萎缩性胃炎即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返流、免疫功能异常、年龄、饮食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病因以及是否伴有恶性贫血,分为A型和B型萎缩性胃炎两类。A型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B型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B型在中国多见[8]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萎缩、肠化与“年龄老化”亦有一定关系[3]。英国胃肠病学会的胃癌管理指南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且男性略高于女性[5]。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者[9]
慢性萎缩性胃炎无典型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依靠胃镜及病理检查,胃镜下判断的萎缩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低,确诊以病理诊断为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以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降低癌变风险,改善临床症状为原则[2]。预防则以食控、心理调摄、生活调摄、随访监测为主[10]
有研究分析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全球患病率为33%[9]美国胃肠病学会估计美国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约为15%。中国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流行病学数据缺乏,估算整体人群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大于20%[5]。慢性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为0.5%~1%,伴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时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增加。局限于胃窦部的轻度萎缩和肠化,癌变意义有限,对于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需注意预防其恶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