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

唐朝时期诗人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朝诗人,邢州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a],盛唐诗风代表人物之一,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收入《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等重要的唐诗选本中。[1][3]
常建生平难以确考,主要以《河岳英灵集》、中唐顾况的零星记载和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为主要的史料来源。开元十五年(727年)常建进士及第,与王昌龄同榜高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从岭南返京,调升江宁县丞,他居长安期间,常建曾去拜访,由此写出诗篇《宿王昌龄隐居》。天宝中被授予盱眙尉官职[b],授官时间前后,常建作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安史之乱(763年)后,常建的仕途生涯很不如意,因此他寄情山水,隐居于太白山紫阁峰之间,后移居鄂渚的西山,隐居期间做了《赠三侍御》《鄂渚招王昌龄张愤》等作品。[4][1][5][3][2]
常建的诗题材多为山水田园,[3]沿用了汉魏古诗平直质朴、浅显流畅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上,常建继承了古乐府与古诗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基本范式;诗歌内容方面他也基本依照古乐府与古诗中表现游子愁绪、人生无常、伤时感怀等主题进行创作。他被认为是盛唐诗坛上“超王越孟”[c]的重要诗人,深刻影响了中唐李贺孟郊等人的诗歌创作。[6]

人物生平

常建生卒年不详,邢州县人(今河北省邢台市[a]开元十五年(727年)常建进士及第,与王昌龄同榜高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从岭南返京,调升江宁县丞,他居长安期间,常建曾去拜访,由此写出诗篇《宿王昌龄隐居》。天宝中,常建被授予盱眙尉官职[b],授官时间前后,常建作诗《题破山寺后禅院》。[3][4][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