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陵之战

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战例
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为援助韩国,主动对魏国发动的一次战争。齐军通过诱敌深入、设伏歼敌,最终大败魏军。[1][2][3]
魏惠王十七年(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被齐国援军在桂陵之战打败;次年魏国击败齐国,两国讲和。魏国继续围攻赵国,迫使赵国与其漳水结盟。[1][4][5]魏国恢复声势后,召集其他诸侯国进行“臼里之盟”,并借助同盟攻打秦国[6][7][8]秦孝公加强防御的同时劝魏惠王称王。魏惠王自称夏王,并在逢泽召集会盟,魏国霸业走向巅峰,但也因此成为众矢之的。[8][9][7]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承诺必将出兵救援,促使韩国竭力抵抗,消耗魏国。韩国五战五败后,齐宣王田忌田盼为将,孙膑军师,率领齐军进攻魏国。[10][11]齐军再次施展“围魏救赵”策略,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惠王大怒,命令太子申亲自担任统帅,庞涓担任将军,发兵全力迎战。孙膑提出“因势利导”的策略,利用魏军乃至天下人对于齐军士兵作战怯懦的认识,采取“减灶之计”,造成齐军不断逃散的假象。魏军主将庞涓上当,率领轻锐先头部队追击齐军,孙膑揣度魏军的行军路线和速度,在马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魏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10]
马陵之战使魏国国势由盛而衰,失去中原霸权。齐国取而代之,成为东方霸主。[1][12]不仅如此,马陵之战极大地影响了战国国际局势,成为秦国与中原各国局势的历史转折点。魏国失去阻止秦国东进的能力,秦国开始将六国一个个吞并。[13][14]马陵之战也是孙膑作为军师对战前庙算、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弱诱敌、设伏歼敌等《孙子兵法》中军事思想和战术的运用,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15]

战争背景

魏国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