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菊科鼠曲草属的一种植物
鼠曲草(Pseudognaphalium affine (D. Don) Anderb.),菊科Asteraceae)鼠曲草属(Pseudognaphalium)植物,又名日华本草、鼠麴草 、拟鼠曲草[1]。鼠曲草在世界分布于日本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及中南半岛[2]在中国分布于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台湾省福建省等地,[1]生于低海拔干地或湿润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见。[3]
鼠曲草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顶端圆,具刺尖头,两面被白色棉毛。头状花序较多或较少数,近无柄,在枝顶密集成伞房花序,花黄色至淡黄色;总苞钟形;总苞片2-3层,金黄色或柠檬黄色,膜质,有光泽,外层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花托中央稍凹入,无毛。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花冠顶端扩大。两性花较少,管状,无毛。瘦果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冠毛粗糙,污白色,易脱落。花期1-4月,8-11月[3]
鼠曲草是一种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4],每年清明节前后,中国各民族民间广泛利用其嫩尖叶来加工饵料,故有“清明菜”之称[5]。鼠曲草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的功效,是中国各民族民间喜爱的时令野菜[2][6]。鼠曲草在结实之前,茎、叶柔嫩多汁,为各类家畜所喜食,同时也是良好的植物性染料[7]。但对农作物有害,主要危害夏收作物(麦类、油菜、马铃薯)和蔬菜。[8]

典籍记载

鼠曲草最早以“鼠耳”之名记载于《名医别录》中,在《本草拾遗》称“鼠曲草,生平岗熟地,高尺余,叶有白毛,黄花。”其性味甘平,《本草纲目》谓其主“寒热,除肺中寒,大升肺气”,能化痰止咳、祛风平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也有记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