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属

泽泻目泽泻科的一属
慈姑属(学名:Sagittaria L.),是隶属于泽泻目Alismatales)、泽泻科Alismataceae)的一个重要属[1][2]。全属约30种[3],广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布在热带(约10种,占33.3%)以及北温带(约20种,占67%)[4][2],少数种类分布在热带或近于北极圈[2][5]。中国已知9种,1亚种,1变种,1变型,除西藏等少数地区无记录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6][5]。慈姑属植物是水生环境中的常见种和优势种[4],在各大水系流域及温润地区的山地沼泽中分布最为丰富。[2]
慈姑属植物为多年生或一年生沼泽或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为块状或球状。叶具长柄;叶片变异大,沉水叶片带形,浮水叶片或挺水叶片为卵形或箭形。花单性,或少数为杂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通常雄花花序在上,雌花在下,外轮花被3个,萼状;内轮花被3个,花瓣状,膜质,早落;雄蕊6枚至多枚,花丝线状扁平;心皮多个,密集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花托上,侧面压扁;花柱侧生或顶生,子房上位,含1个基生胚珠。瘦果扁平,有薄翅;种皮薄,胚马蹄形[7][5]
慈姑属植物是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之一,属内很多物种都有球茎大、淀粉含量高、可食用的特点,因此被世界各地作为作物种植[4][8]。同时其植株还运用于鱼的饵料,家畜、家禽的饲料等[5]。其属的有些种类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都有记载[2]
慈姑属植物的部分物种由于生存湿地被无节制破坏、人为放牧和人工除草剂的影响,导致其野生种群面积大幅度减少[9][10],其在2010年,慈姑属中的利川慈姑Sagittaria lichuanensis)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EN(濒危)[11][12];2021年,慈姑属中的浮叶慈姑Sagittaria natans Pall.)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保护等级为Ⅱ级[13]

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