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其濬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
吴其濬(1789 — 1847年),字季深,一字[yuè]斋,号吉兰,别号“娄农”。清代著名植物学家,除植物学外,在农学、医药学、矿业、水利等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河南省固始县城关人,生于官宦世家,卒于故乡。嘉庆二十二年状元(1817年),官授翰林院修撰。为清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一生“宦迹半天下”,曾任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湖广总督云贵总督湖南浙江云南福建山西巡抚等职。[1]

履历

吴其濬出生在一个明清兴盛之至的世家,进入清代,自吴其濬祖父起吴家上下四世一共考取进士十人,其中吴其濬还是有清一代河南省唯一的状元。其祖父吴延瑞是乾隆三十一年的二甲十四名进士(1766年),官至广东按察使,著有《清芬书屋文稿》;其伯父[nǎn],乾隆四十六年进士(1781年),官至解州直隶州知州,有《卧云山房文稿》传世;其父吴烜,清乾隆五十二年进士(1787年),官至兵部吏部左右侍郎、礼部右侍郎,著有《中州文献考》、《读史笔记》等;其长兄吴其彦是嘉庆四年的二甲六十三名进士(1799年),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藤花书屋遗稿》等。另有堂兄吴其浚、堂弟吴其泰,子侄吴元炳、吴烈为进士
吴其濬五岁时,母亲许氏翰林院庶吉士许家齐之女)便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十岁拜伯父为师,就读于固始临淮书院。吴其濬好学不倦,群书博综,无所不窥,而且他生性好强,遇上不懂的问题总要究根问底。十二岁时,吴其濬又随母亲到北京,先是攻读于清芬书屋,后又考入国子监,学业大进。
清嘉庆十五年中举人(1810年)。初以举人捐官为内阁中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殿试一甲一名,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两年后他受命主持广东乡试(正考官),时值其兄吴其彦为顺天府学政,兄弟二人同为学官,一时传为学界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