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

唇形科刺蕊草属的植物
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唇形科Lamiaceae刺蕊草属Pogostemon)植物,又名藿香、石牌藿香、南藿香等[2][1]。原产于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在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广泛栽培。广藿香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砂壤土中。[3][2][4]
广藿香为多年生芳香草本半灌木。茎直立,四稜形,分枝,被绒毛。叶圆形或宽卵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状渐狭,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草质,叶柄被绒毛。轮伞花序10至多花,排列成穗状花序,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萼筒状,花冠紫色,花盘环状。花期4月。[1]
广藿香是一种芳香植物,其芳香油具有浓烈的香味,可作优良的定香剂,同时是白玫瑰和馥奇型香精的调合原料,还可与香根草油共用作为东方型香精的调合基础[1]。其全草可入药,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5]

历史记载

中国对广藿香的记录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未发现对于广藿香的记载,广藿香在文献中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中国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6]。之后,关于广藿香的原产地有诸多典籍记载。比如在《太平御览》转引吴时《外国传》云:“都昆在扶南山,有藿香。”《本草图经》中也有藿香的记录,在转引《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记载:“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叶是藿香,胶是熏陆。”晋代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藿香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地。《本草纲目》云:“藿香似苏合。””唐书《通典》亦云:“顿逊国出藿香,插枝便生”。其后的《嘉[]本草》转引隋代《南州异物志》谓:“藿香出海边国。"[4][6]